歡迎訪問廈門上市公司協會官網!
廈門港務董事長陳朝輝: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董事會雜志專訪廈門港務董事長 陳朝輝
資本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驅動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系福建省唯一的A股港口上市平臺、國家5A級物流企業、東南沿海規模******的港口物流服務商,主營散雜貨碼頭、港口增值服務、綜合物流與港口貿易等業務。作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近年來公司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主題,利用控股股東作為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試點單位、全面推進“五突破、一加強”體制機制改革的有利契機,全面集聚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表率,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截至2021年末,公司資產總額約110.31億元,凈資產約48.7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35.7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2.39億元。
以“五突破、一加強”為主抓手,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
加強資本運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來,公司高度重視資本平臺功能,先后兩次通過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項目共募集資金約14億元,為公司重大項目布局與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20年公司向控股股東定向發行新股約0.97億股,募集資金約6億元,實現公司上市后的首次資本市場股權融資。2022年公司再次非公開發行新股約1.17億股,募集資金約8億元,成功實現首次市場化再融資,利用本次非公開發行引入了JP MORGAN、中國黃金集團、財通基金、華夏基金、諾德基金、華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知名投資者以及福建能化集團、福建建工集團等省屬國企,有效改善原先國有控股股東“一股獨大”以及前二十大股東中機構投資者極少的狀況,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的股權結構與治理結構,在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同時,為進一步探索創新以資本運作為載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黨建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持續提升治理效能。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在加強黨的領導中提升治理能力,進一步完善黨組織、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各司其職、運轉高效、有效制衡、科學決策”的治理機制,合理配置各治理主體的權責義務,主動向治理型管控轉化,持續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將黨的領導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堅持黨組織領導班子研究討論董事會、經營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明確公司黨委前置研究的5大類15項重要事項,“前置清單”和“三重一大”事項清單相互銜接、整合成表,實現“多單一表”,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加強董事會建設,落實董事會中長期發展決策權等六大職權,做實董事會的重大投資決策權、對經營層的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權,明確決策主體、理順決策程序,規范董事會運作,成員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公司及子企業外部董事均超過半數,充分保障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關鍵作用,不斷提升公司治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健全和落實董事會向經營層授權制度,完善經營層行權履職機制,明確董事會向經營層授權事項8項及經營層向董事會報告制度,形成工作閉環,全面壓實經營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職責和經營自主權。同時,積極率先采購董監高責任險,保障和督促公司董監高勤勉履職盡責,維護股東權益。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大力改革經理層選任和管理方式,積極推行公開競聘、人才交流掛職輪崗、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120個經理層崗位簽訂聘任協議書、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率100%;加強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旗下國內船代、洋浦拖輪等多家公司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在用工市場化方面開展定職數、定員額、定機制、定任期,實現用工“進、用、退”三個關鍵環節與市場全面接軌,構建員工正常流動機制,提高人員配置效率,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積極性。
“一企一策”分類施策,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市場化的考核與薪酬分配管理辦法,統一子企業經營層基薪定薪標準,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個人任職表現掛鉤,打通經營管理人才流動通道,嚴格落實收入能升能降的“強激勵、硬約束”機制;強化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探索差異化分配機制,“一企一策”分類考核,資源類、服務類企業的績效年薪基數最高值為最低值的1.19倍,市場類、開拓類企業實際兌現的績效年薪最高值超過最低值的8倍,推動薪酬分配向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崗位傾斜。
盤活國有資產,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成立專項小組,完成多年以來未能辦理完整的多項不動產權證的辦理、多項低效資產的處置、6家企業的清算注銷,推動國企輕裝上陣,提高國有資產資源配置效率。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國企黨建質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持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明確公司黨委研究重大事項與重大決策,要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關于國資國企黨建和改革發展重要論述嚴格對標對表,不折不扣抓好落實;持續加強國企領導班子建設,從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廉潔自律、工作作風、經營業務能力、干部隊伍、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提升八個方面就全面加強班子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公司治理、發展改革和公司黨建的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以持續規范運作為主基調,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石
加強制度體系建設,推進公司規范運作。公司持續推進優化治理體系,按照新修訂的《證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分公司治理、黨建黨廉、人力資源、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6大類共對113項制度進行持續評估、修訂與匯編,實現制度應建盡建、應廢盡廢、應修盡修,形成了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要素齊全的制度圖譜,通過制度持續固化改革成果,為公司的經營管控提供基礎制度保障,確保公司規范運作。同時,通過加強內控、審計等工作持續對制度體系執行有效性開展自我評價與專項審計,并針對公司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子企業經營層、職能部門負責人、新晉員工等重點人群舉辦制度建設與合規文化等方面的培訓,強化制度宣貫,提升合規管理意識,筑牢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良好制度與合規建設根基。
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一定意義上,證券監管合規首先是信息披露合規,尤其是在資本市場迎來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公司嚴格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組織修訂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認真組織督促信息披露義務人履行披露義務,組織做好信息披露文件的準備、整理、報告、傳遞、審核與對外披露等工作,建立披露信息多重審核機制,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向社會公眾和廣大投資者傳遞重大信息,不斷提高公司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質量,充分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
誠信文明穩健經營,塑造上市公司良好形象。公司將誠信體系建設納入日常經營管理,作為對子公司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標,并對其誠信建設情況進行持續跟蹤、監控。2021年度,在廈門港港航生產經營人信用等級評價活動中,公司共有9家子公司參評,其中8家榮獲AA級稱號(最高等級)、1家榮獲A級稱號,在散雜貨碼頭經營、拖輪服務、理貨公證等方面成為港口誠信經營的標桿,展現了運作透明、規范、文明、誠信、穩健的港口企業形象,助推廈門港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港口成為口岸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公司“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疫”,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統籌發展和安全,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的總要求,克服公司業務點多、線長、面廣的困難和壓力,落實閉環管理,責任落實到崗、落實到人,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確保實現“員工零感染、社區零擴散、生產零中斷”,充分彰顯港口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硬核力量。
以創新驅動價值為主旋律,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
加強資源整合協同,推動公司提質增效。近年來,公司按照“資源一體化”原則持續推進港口物流主業的內部融合與協同外拓。散雜貨碼頭資源整合方面,公司從股權整合、業務協同、管理融合等多個方面構建統一的散雜貨碼頭投資運營平臺,充分釋放散雜貨業務的內部協同效應與整體競爭能力。其中,以股權作價增資石湖山碼頭項目涉及整體資產規模約30億元,在公司不用籌措資金的情況下進一步將相關碼頭公司部分股權注入上市公司,有效提升了公司財務績效。物流供應鏈資源整合方面,公司從總部大客戶營銷、業務流程重組、倉儲服務標準化、協同業務網絡布局、統一信息化平臺等方面深化物流資源整合,擴大主要專業貨種供應鏈業務規模,推動公司港口貿易與綜合物流業務相互引流,在為客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通道更優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的同時,構建物流供應鏈生態圈,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強化管理模式創新,提升總部管控水平。公司從創新模式、精細管理、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先后在總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審計共享中心、法務共享中心3個職能共享中心,加強總部中后臺建設,提高對子企業的運營管控能力與服務協調能力。其中,率先在福建省構建財務全流程共享平臺,形成戰略財務、業務財務、核算財務、財經專家“四位一體”的“廈門港務財務共享模式”,將企業內標準化、規范化的會計業務集中至中心統籌管理,實現與業務系統對接,促進業財融合。針對近年來港口貿易利用港口平臺優勢快速發展的狀況,公司在各層級企業構建物流供應鏈管控體系,形成本部“管大管新管異?!?、業務主體分級管理的三級風控管理模式,提高運行效率和管控質量。
推進綠色港口建設,踐行國企責任擔當。堅持陸上、海上“兩手抓”,大力實施光伏發電、機械設備“油改電”、推廣電動拖車、構建新能源拖輪等節能減排項目,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用能和綠色運輸體系,著力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和污染防治工作,促進港口與城市協調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6770kw,每年可替代146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35噸;已投用71部電動叉車、80部電動拖車、80部LNG拖車,僅80部電動拖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915噸;公司拖輪全面使用智能岸電系統,平均每年可替代柴油110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485噸,為廈門港綠色港口建設貢獻重要力量;啟動5000馬力綠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動力拖輪的建造,該項目為福建省電動船舶重點示范項目,也是國內首艘同時滿足串聯式混合動力、綠色船舶、智能船舶附加標志的高技術高附加值拖輪。
主動傳遞企業價值,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港口物流行業屬于交通基礎設施行業,“粗大笨”有余,“高精尖”不足,相對而言資本市場關注度較低,為讓資本市場真正認識到公司內在價值,除了利用互動易平臺、公司網站、電話郵箱、接待來訪等方式做好日常投資者關系維護外,公司還利用2022年非公開發行項目契機先后組織30場一對一、一對多路演與反路演,涉及110家投資者,積極向投資者傳遞“東南沿海一流的港口物流供應商服務商”的品牌價值定位與未來發展愿景。同時,公司積極主動與投資者共享公司發展成果,上市以來每年均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7.64億元。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公司將全面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系統提升五種能力,持續打造高質量上市公司,積極踐行“強港報國、實干興業”的新時代港口人精神,踔厲奮發、融合創新,助力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助力廈門“港產城”深度融合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助力福建省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做大做強東南國際航運中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